6月30日,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2024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中,17岁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张志杰突然昏厥,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。有急诊专家指出,从比赛视频看,张志杰在无接触的情况下倒地抽搐,送医后身亡,基本符合运动性猝死的情况。在猝死的多种场景中,运动中发生意外的事件并不罕见,这类猝死也叫运动性猝死,指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24小时内发生的非创伤性意外死亡。
那么“生命在于运动”错了吗?不!运动本没错,运动是一剂“良药”,合适的剂量、用法有助于身心健康;但过量或错误的用法会导致运动风险。
运动风险可分为两类:一是运动直接损伤,如扭伤、肌肉拉伤、骨折、脑震荡等;二是运动诱发的,如疲劳、心悸、呼吸困难、晕厥、猝死等。
运动有风险,但不能“因噎废食”,那怎么开始运动?
第一,做好运动风险评估。由于心肺具有较大的储备功能,在静息状态下早期心肺疾病不易被发现,因此运动前详细的体格检查及运动风险评估(心肺功能试验)是有必要的。可到威远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做一个全面的、系统的体检。
第二,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:
步行与慢跑:平地步行是最基础的有氧运动,若身体条件允许,可以尝试跑两步,但需量力而行。大体重人群不适合跑步,应先减重。体重指数BMI(体重/身高2)≥24kg/m^2即可判断为大体重。
骑单车:只要关节和膝盖健康的人群都可以参与。
游泳:尤其适合超重人群。可锻炼到全身的肌肉,对关节无损伤。
跳舞:配合稳定的舞步,保持一定的运动频率和时间,有利于心肺功能。
太极拳:太极拳动中有静,能全身催动血液运行,增强心脏功能。
另外,篮球、羽毛球、乒乓球等运动,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第三,学习一些运动相关知识,如步伐、姿势、呼吸节律等。做到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”。
第四,做好热身运动。锻炼前应做些伸展运动,做好充分的热身,不仅可以增加关节活动度,还可以减少运动风险发生。
第五,掌握好运动量。一定要循序渐进、量力而行。运动时要注意心率变化,保持在有氧心率范围内。有氧心率计算方法为:(220-实际年龄)×(60%-80%)。每周2-3次有氧运动,每次30-60分钟。
第六,做好放松运动。运动会使血液循环加快,如果立即停下来休息,大量的血液淤积在肢体静脉中,心脏会缺血,大脑也会缺血,会出现头晕、恶心、呕吐甚至休克等症。因此,运动结束时,应做些放松拉伸运动。
其他一些注意事项:
1.空腹运动需提防低血糖,最佳运动时间是饭后2-3小时;
2.保持平和的心态,不竞技、不攀比。若有不适,随时暂停,若有损伤,及时就诊;
3.关于“突发运动性猝死”,需要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抢救,并及时拨打急救电话:120,或8888120。